這種簡單的隱居生活真的讓人很開心。
溫州人陳瑩瑩,
40歲前是個「忙成狗」的生意人,
40歲後,她花了60萬,
在上海近郊買下了一個帶花園的三層別墅,
從此開始虛度光陰。
一個人的隱居生活,一過就是15年。
她還慢慢成了園藝達人,
被花友們稱為「女王」。
她在家裡打造了3個花園,
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養花哲學:
嚴格控制花的品種,
不養需要打藥的花草,
還收集了各種顏色的三角梅……
她幾乎不出門,
一刻也不願離開自己的花園,
陳瑩瑩說,這樣的日子,
她想過到90歲。
2003年,她帶著領養的兩隻狗狗住在上海市區,擔心在市區養動物會惹麻煩,于是她急忙在上海近郊找房子。
這個聯排別墅在松江區,空間比較大,還帶個小花園,房產中介只帶她看了20分鐘就果斷決定買下來,一共花了60萬。
想的都是狗狗能不能住得舒服,沒考慮過自己。
後來,陳瑩瑩又陸續領養了3隻小狗。她的微博名叫「女王的不老閣」,所以大家都叫我女王。
這個別墅就是我跟狗狗的小王國,我就是它們的女王。
15年過去了,5隻小狗相繼離去,我就把它們埋在花園下面,有時候像傻子一樣,在花園裡面跟它們聊天。
小水池上的假山,也是根據我最愛的狗狗的外形堆的。
整個別墅,室內大概是200平米,花園加起來有140平米左右。
陳瑩瑩家的花園分為三個部分,前花園大概30平米,朝北的後花園有100平米,還有樓頂一個13平米的玻璃房,那是三角梅花房。
花園的整個格局和佈置、植物的選擇,都是她一個人完成的。
小時候,陳瑩瑩跟著奶奶一起住老家溫州,房子就是那種大宅,前後都有迴廊,那是她人生當中最快樂的時光,所以想把這段回憶重新復製到現在的生活裡。
現在的家,室內昏暗的調調、前後花園的迴廊、別墅旁邊的小河,都跟陳瑩瑩小時候的生活場景一模一樣。
附近住著一位90歲的老奶奶,她很喜歡陳瑩瑩家的花園,路過的時候,就會站在她家門口看看,那身影也讓她總想起自己的奶奶。
于是,陳瑩瑩遇到她的時候,就會邀請她進屋坐,和她聊天。
但有幾次在後花園忙,不知道她來了,她就回去了。
老奶奶久站,陳瑩瑩就在門口放了一張長椅,她不在的時候,老奶奶也可以坐下來休息。
沒想到,後來這裡竟然成了「打卡」聖地,路人都喜歡坐這里和我的花園合照。
前花園是房子原來的車庫,改造後,陳瑩瑩特意把這裡布置得像室外餐廳一樣。
裡面有一張大餐桌,朋友們來了就可以在這裡聊天、吃飯。
前花園的植物不多,陳瑩瑩擺了很多花友們送她的小物件。
穿過客廳,就可以來到北面的後花園,這裡曾經是狗狗最喜歡的地方。
面積不大,但功能齊全,有休閒區、堆肥區、親水平台,還有專門給昆蟲造的蟲子窩。
陳瑩瑩的爸爸很喜歡養花,他送的第一盆花就是三角梅。
因為覺得溫州跟上海的氣候差不多,來這邊後也沒太留意。
沒想到那年冬天,這盆花就凍死了,陳瑩瑩覺得很對不起爸爸。
在上海,三角梅根本沒辦法在室外養,所以就把樓頂的玻璃房,改造成三角梅花房,讓我在冬天的時候,也可以有一個私密的花園。
在這裡,我把所有顏色的三角梅都收集了。
陳瑩瑩打造花園,最重要的是強調意境,花園不一定要很多花,否則那就是苗圃,養花是一種修行,看你的慾望是不是能夠控制得住。
陳瑩瑩是按照四季來打造花園的。春天的花園就應該像少女一樣,百花齊放。所以這個季節,她會種植一些藤本植物。
夏天種的最多的是白色繡球,繡球有兩種,一種是「白色天使」,另外一種是「貝拉安娜」。
繡球在夏天盛開,等它開完了,會修剪下來,做成乾花,來裝飾室內。
秋天的花園並不以花為主打,而是用各種各樣的葉子來裝飾,當然還有桂花來做點綴。
陳瑩瑩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,不是吃飯,也不是刷牙洗臉,而是先跑去花房裡面幹活。
修剪三角梅、掃落葉、撿枯花……有時在玻璃花房一待就是一整個早上。
之後到廚房做早餐,一邊做,一邊看著後花園,發現草地上有一片落葉,或者哪裡覺得跟昨天不一樣,就會馬上沖到花園裡整理。
每一朵花陳瑩瑩都記得,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。有時候會看到一朵花,在面前突然打開,「啪」的一聲,那一霎那,雞皮疙瘩都起來了。每天下午三點鐘開始,我什麼事情都不做的,就是喝茶。
桂花開的時候,我在桂花樹下面舖一層乾淨的布,把花從樹上搖下來,再用鹽洗一下,晾一晾、曬乾,做成乾桂花或者用來釀蜂蜜。
一邊喝著自己做的桂花茶,一邊聞著桂花的香氣。
狗狗走了以後,花友怕陳瑩瑩覺得孤單,就送了一隻小貓,她就把原來狗狗住的地方打造成貓的房間,差不多20平米。
陳瑩瑩住一個房間,貓住一個房間。
小貓咪喜歡昏暗的地方,裡面有貓窩、還有給它的玩具。
她平時也會在這裡聽聽歌、做刺繡、陪貓一起玩。
這個花園還是她跟朋友們聚會的地方,他們一有空就過來,帶著他們自己做的小點心和拿手小菜。
大家一起在花園裡面小酌、聊花和生活。
陳瑩瑩覺得,人在40以前一定要很努力地工作,40歲以後就可以去做一些提高生活質量的事情。
40歲前,她活得像個男人一樣,每天都特別累。
到了40歲,陳瑩瑩不想做了,因為她覺得賺的錢夠用了,現在可以說是在虛度光陰,徹底的慢生活。
每天就按照自己的心願去做事。
雖然現在並沒有那麼有錢,但她一直覺得自己很富有,這種簡單的隱居生活真的讓人很開心。
陳瑩瑩幾乎每天都待在家裡,去年和今年,甚至沒怎麼去過上海市區。
去年唯一一次去市區,是因為要辦出國的簽證,想去荷蘭賞花。
有些朋友怕我悶,會想著帶我出去轉轉,但就算出去了,也會想家,很想早一點回來。
在家裡就算不吃不喝,我都覺得舒服。
陳瑩瑩在老家溫州還有房子,但是就是不想回去,因為她想天天在這個花園裡面勞作。
陳瑩瑩想:「我可能90歲的時候還是會待在這裡,一點都不覺得累。」
文章來源:toutiao
造房無需磚瓦?丈夫為愛妻「徒手用6貨櫃建別墅」 不到2個月「67坪自然仙境大功告成」還有空中花園
相信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園或多或少有著憧憬與期許,但很難想象,裝卸貨物的貨櫃經由巧手改造,也能成為溫馨美好的家園!「人人都有一個桃花源的夢想,只不過,我把它實現了。」他是牛健,一個52歲的大叔,因為想給妻子一個的生活環境,于是用6個貨櫃,給家人建造了一棟「別墅」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在我們的印象中,蓋房一般都是先打地基,然後一磚一瓦澆築而成,但是你有見過不用水泥、不用磚的房子嗎?這次要分享的案例就是如此。
在這個大陸的首都北京,這裡匯聚著全大陸最好的優質資源,是以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來到這裡做一名北漂族,但是,沒有房終究是無根之萍,對于時年52歲的牛健更是如此。畢竟到了天命之年,可是他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,並沒有選擇逃離,我想王勃所說的「窮且益堅,不墜青雲之志」這句話可能就是對他最好的寫照吧!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但是這裡也湧現了一個問題,那就是北京的房價寸土寸金,買不起怎麼辦?好在牛健交友甚廣,在知道了他的困難後,朋友願意將自己在北京的一塊空地租借給他,而剛好他又喜歡看改造案例,于是靈機一動,決定用貨櫃改造出一個臨時住所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首先,牛健用粗中有細的畫工花了好多張草圖,整個貨櫃屋子的水電垃圾處理、循環系統也都做了詳細的設計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一片空曠的土地究竟會改造成什麼樣?朋友們都很期待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牛健買了6個白色鐵皮貨櫃,按照模塊拼接,預計屋子完工後造價30萬(約150萬新台幣)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6個貨櫃包含住宅區、辦公區、廚衛,生態創客空間以及屋頂和立體種植等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考查產品、溝通簽約、出廠驗收運輸到位、起吊、安裝,牛健忙得不亦樂乎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一個貨櫃15㎡(約4.5坪),6個箱子大約27.2坪,加上前後院的地板和綠化整個房子佔地約200㎡(約67坪)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壘地板基、修小路播種、掛花、掛架組裝完成後,牛健開始了他的「美化小屋」計劃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修生態小路:材料全是裝修廢棄的碎料還有一些舊磚、安全網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石子曬不熱、透氣還能讓雨水下滲草可以長,小蟲能住是最理想的築路材料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掛盆、配花種植,做西班牙花牆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空白的牆面立刻鮮活起來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前院鋪的是木地板,自然材料既美觀又散熱還可以隨意拼接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木地板邊緣做了一個花菜牆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採用太陽能發電,供應LED植物生長燈,在室內廚房的牆壁上建了一個立體菜園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水管做成蔬菜生長管,用木龍骨把它們接起來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加土、組裝生長燈播種、發芽、成長牆上的菜園,環保又好看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屋頂還種植了白蘇、空心菜苦菊、芝麻菜、荊、生菜......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洗手間也是科技感滿滿:便便通過管道自動進入大桶,可發酵成沼氣,也可消毒後通過氣壓成為農家肥,直接以滴灌的形式輸送到屋頂花園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廚房水池下面安裝了廚餘粉碎機,攪碎後的廚餘垃圾會進入沼氣發酵系統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連接下水池管道的介面處,隱藏了一台廚餘粉碎機,啟動粉碎機,瓜果皮被打成碎末,流入洗手間裡的塑膠大桶成為糞便肥料系統的一部分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除室內環保外,屋頂花園也暗藏玄機:採用微噴技術灌溉,遠遠看去,如在仙境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雨水收集系統實現廢水再利用,用微噴技術實現節水澆灌,種菜養花很多細節都展現了環保理念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改造過程前後歷時50天,就變成了一個溫馨的家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寬敞的屋子,充沛的陽光,茂盛的綠植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開闊的院子裡還有藤椅和樹蔭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做了兩個鞦韆,閒暇時可以和妻子在這裡談心聊天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屋子在妻子生日之前順利完工,牛健帶她逛自己一手打造的「豪宅」,神情神氣得不得了。
圖片來源:今日頭條
妻子很喜歡這份禮物每天勤勞地打掃著家的每個角落,即使忙一整天也不覺得累
如今城市的生活越來越擁擠,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越來越令人嚮往,許多人都想造個理想國,但能實現的人卻少之又少,而他卻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,世外桃源不是夢,也許詩意的生活就在眼前。
參考來源:今日頭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