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3日,一家餐館門口, 一位老人吃別的客人的剩飯,店老闆王女士看到後,讓老公新做了一碗熱騰騰的面,並讓女兒端到了老人面前。王女士表示,老人看起來很餓,能幫就幫一把。
王女士正在店裡忙活,門口桌子上的剩飯還沒來得及收拾,忽然女兒過來說,她看到有一個老爺爺在吃人家的剩飯。王女士走到門口一看,果然一個老人正彎腰湊近一個碗上,努力地用筷子撈碗裡的零碎。
老人吃客人剩飯
碗裡其實也沒剩什麼了,就是一點湯水,顯然這位老人是餓急了。王女士過去詢問,老人難為情地問能給他一個饃饃嗎?看著老人可憐的模樣,王女士不由得產生了同情心。
王女士立刻讓老公新做了一碗面,乖巧的女兒把熱騰騰的面端到了老人面前,真誠地讓老人吃。 老人遲疑地問要不要錢,王女士告訴他不要錢,就是免費請他吃的。
端給老人面
這件助人為樂的小事得到了很多人的稱讚,正所謂「勿以善小而不為」,以舉手之勞幫助一下遇到困難的人,于己沒有什麼損失,于對方而言可能就是越過了當前橫亙在面前的一道大坎。
雖然滴水之恩不一定能換來湧泉相報,但是誰做善舉的時候指望過回報呢?不過是作為有感情的人在同情心的促使下,所做出來的下意識舉動。這種舉動不僅能溫暖自己和受助人的內心,也能感染甚至帶動旁人。
溫暖人心
尤其是當遇到有困難的老人時,更容易讓人產生惻隱之心,古訓就提到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,提倡人們不僅要孝敬自己家的老人,也要關愛別人家的遇到困難的老人。
對于王女士這個小小的善舉,大家關注的還有一個重點,就是她讓自己的女兒也參與其中了。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父母的言行舉止必定會給孩子留下印象,並成為模仿的對象,一件發生在身邊的雪中送炭的事,不正是最好的言傳身教麼?
家有萬貫,也有一時不便,誰都有遇到難處的時候,遇到類似的情況時,正像王女士所說的,能幫就盡綿薄之力幫一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