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前段時間,同事小賈帶著5歲的兒子一起去逛超市,結完賬后孩子走出來時,超市的防盜磁門響了起來。
這時,一個兇神惡煞的店員走過來,對著小賈的兒子大聲呵斥道: 把東西拿出來?
5歲的孩子被店員的一聲訓斥嚇得大哭,小賈立馬蹲下來安撫兒子,同時輕聲詢問兒子是否有拿東西忘付款了。
孩子一個勁兒的搖頭,說沒有拿超市的東西。聽到孩子的否認后,店員又說道: 你個孩子,怎麼不誠實呢?你沒拿東西,這防盜磁門怎麼會響呢?
小賈牽著兒子的手,起身沖店員說道: 我兒子說沒拿超市的東西,就是沒拿,你不要大呼小叫,嚇著孩子了。
偷拿東西,你還有理了?如果不把東西拿出來,我們就要搜身檢查,否則就不允許走,店員指手畫腳的說道。
你別左一個偷東西,右一個搜身,你有什麼權利搜身?小賈怒懟道;
店員聽聞,蠻橫的想拉過孩子搜身,小賈憤怒的邊保護著孩子,邊生氣的吼道: 你要敢搜身,我就報警;如果孩子沒有拿東西,我就會起訴你們,告你們誹謗,侵害我家孩子的名譽權。誹謗(罪)一旦構成,你們就要面臨民事賠償跟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了。
說完小賈就拿起手機,撥打了報警電話。聽聞報警,店員囂張的氣焰馬上就消了下來,忙著說道: 這麼點小事,就不要忙著報警,麻煩警察叔叔了,你們先走,我去看看監控。
小賈聽后并沒有立刻,堅持在原地等待警察的到來,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。
很快,警察到了,詢問事情的經過并調取了監控后,并沒有發現小賈兒子拿超市的東西。隨后,警察提議,讓小賈的兒子再從其他的防盜磁門過一次,意外出現了,防盜磁門并沒有響。
警察又提議從剛才響的防盜磁門過一次,奇怪了,防盜磁門又響了起來。 從未進超市的警察,從這道防盜磁門經過時,也響了起來。
店員見狀,立刻明白是防盜此門出了故障,實屬冤枉了小賈的兒子,并蹲下身主動跟小賈兒子道歉,希望得到原諒。
小賈也并不想為難店員,提醒他們以后要注意,不能動不動就蠻橫的要搜身。
聽到店員道歉的小賈兒子,瞬間開心了起來,雖然臉上還掛著淚珠,還是伸手對著店員比心。
聽完小賈事的講述,文文爸都有被她5歲的兒子感動到, 不知道當時蠻橫的店員,面對小男孩的比心,會不會覺得慚愧。
02
回顧整個事件的經過,當店員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冤枉小賈兒子偷拿東西后,小賈并沒有指責兒子,而是輕聲詢問,再確定孩子沒拿時,選擇了相信孩子。
對于 5歲的孩子來說,內心是非常脆弱的,店員誣陷他是小偷,若不澄清,將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。
文文爸小時候,就被同桌誣陷偷拿了她的鋼筆,老師為此還叫來了雙方家長。我當著老師、家長和同學的面,一直強調并沒有偷拿她的鋼筆。
這時,爸爸也力挺到: 我兒子說沒拿鋼筆,肯定是沒拿的,我跟他媽媽從小就告訴他,人要誠實,我認為我們給他的誠實教育是成功的,一個誠實的孩子,說沒拿同學的鋼筆,肯定就是沒拿,我相信我兒子。
爸爸的一席話給了我莫大的安慰,后來的事實證明, 同學的鋼筆并不是我拿的,而是另一個同學,為了跟我競爭學習委員,偷拿了鋼筆并栽贓陷害我。
后來,在老師的引導跟教育下,那位偷拿鋼筆的同學也主動承認錯誤。過去幾十年了,每當回想此事,我最感謝的還是被誤解時,爸爸跟我站在了一邊,無條件的相信讓我很有安全感。
所以,當孩子被誤解、冤枉時,父母不要跟著他人火上澆油,要注意保護孩子敏感而脆弱的內心。
如果孩子被他人冤枉后,父母不相信孩子,孩子受到的傷害將會加倍。父母正確的做法是,確認孩子沒拿后,就要無條件的相信孩子,不要為了面子而誤會孩子,一句「我相信你」,對孩子將有著神奇的治愈力量。
03
如果孩子真的偷拿了超市或他人的東西,父母又該如何引導呢?
有些低齡孩子,腦海中并沒有 「你的」、「我的」、「他的」的概念,看著喜歡就拿了。究其原因,是他們還沒有物權意識。
女兒上幼兒園時,不僅常將同學的東西帶回家,還經常將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,這都是物權意識缺乏的表現。
后來在日常的溝通中,我常用「你的、我的、他的」來跟女兒強調, 教她理解并區分,什麼東西是我的?什麼東西是她的?
同時還要告訴孩子,沒有征得別人同意時,不能偷拿別人的東西,慢慢幫她養成物權意識。
如果孩子有了物權意識,還偷拿了人家的東西,這時父母就要注意引導了,可以這樣做:
首先,若孩子真的偷拿人家東西后,父母不用繞彎子或太委婉,可以嚴肅的告訴孩子:「偷」這個行為是錯誤的,不能在別人不知情的情況下,拿走他人的東西。
其次,家長要陪同孩子將東西還回去,若有損失還要進行相應的賠償。讓孩子獨自將東西還回去,可能他們的內心會很慌。這時父母就可以陪同孩子一起,并鼓勵孩子有勇氣承認錯誤。
最后,耐心詢問孩子偷拿東西的原因
在文文爸看來,孩子任何的行為都是有動機的,父母可以跟孩子單獨聊聊。一般來說,孩子偷拿東西的原因無外乎這3個:
①同學的玩具好看,我沒有
這時父母就要告訴孩子,想要什麼東西可以直接跟父母講,父母會盡力滿足他的需求。就算父母不買,也會說明原因,并不會批評孩子。
②受別人指使、慫恿
此時父母要告訴孩子,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可以直接拒絕,或者回家告訴父母,父母會永遠幫他;就算被人要挾,拿了人家的東西,也要及時告訴父母,我們會一起解決。
③部分孩子偷拿他人東西,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。此時,父母就要告訴孩子:爸爸媽媽是愛他的,并告訴他會經常陪他,多向孩子表達關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