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住在美國,你就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:走在街上,平均三個人裡就差不多有一個胖子,並且體重高達一兩百公斤。沒錯,美國的肥胖率高達31%,是全球最胖的國家。並且如果你深入瞭解一下的話,就會發現一般胖的人都是窮人。
有很多速食店裡,你會發現他們常常紮堆在一塊吃速食,喝飲料,有的人坐下,肚子大到可以當桌子用,能放一大盤蛋糕。
在很多超市,還有專門為體重超標者提供的電動車,因為他們行動不便走路都困難。
為什麼美國的胖子這麼多,而且基本都是窮人呢?在上個世紀70年代時,美國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,物價上漲嚴重,人們怨聲載道,當時美國總統便改變了美國的農業,不過,美國人民的腰圍也就此改變了。
首先把全美國的小規模農場改變成大規模的產業,所以的可用的土地都被充分利用,因此產量很大,不僅滿足了需求,還產生了很多富餘。
當時日本發明瞭用玉米做甜味劑,這正好被美國充分利用起來。
20世紀80年代,高果糖玉米成為糖的代替品,而且價格很低,比蔗糖低了三分之一。
自此之後,幾乎所有加工食品中都使用了玉米糖漿的成分,比如膨化食品,糕點,餅乾等,還有很多速食中也含有這種糖漿,牛也是用玉米餵食,炸薯條也是用的玉米油。
而玉米糖漿並不會分解成葡萄糖,而是會被人體直接吸收,變成脂肪。
最重要的是,很多便宜的飲料也都有這種玉米糖漿,因為很便宜,所以被很多窮人喜歡。
並且在美國,蔬菜水果的價格較高,一個牛油果的價格就可以讓一個家庭吃上好幾頓,所以她們當然會選擇吃漢堡等廉價速食。
因此,身材已經成為美國劃分階層的標誌,越有錢的人越喜歡吃蔬菜水果。而且他們更喜歡健身,而對於窮人來說,只能吃廉價的熱量炸彈。
對於窮人來說,這樣廉價的飲食既可以填飽他們的肚子,又能夠滿足他們的口舌之欲,所以美國的做法傳到了世界各地,隨之改變了世界人民的飲食習慣。
還有一點就是她們也喜歡吃甜食,因為甜食本身會給人帶來一種愉悅的感覺,因為它會刺激大腦回路,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。因此,不停地吃甜食能讓窮人們暫時忘記自己貧困的煩惱,久而久之也就更胖了。
另外人類喜歡攝入熱量高的食物,也是一種生物性本能,以預防缺少熱量危機,即使在食物唾手可得的今天,這種本能依舊根深蒂固。
最後一點,食品行業為了追逐利益,砸天價廣告費,宣傳他們的食物,吸引人們品嘗,刺激人們的食欲,每當你看到這些被精心設計過的廣告時,會忍不住想要去品嘗,進而愛上這種美食,久而久之,身材就管不住了。
所以,這個事情告訴我們,人一定要能抵抗住美食的誘惑,高熱量和高甜度是食品確實會讓我們感受到短暫的快樂,但也僅僅是短暫的快樂,到了以後就會變成一種悲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