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小時候不愛吃香菜,長大了卻很喜歡吃?

香菜是最受爭議的一種食材,有的人愛它的味道,可以天天吃,甚至把它當作一道菜來吃。

有的人隔很遠也能聞到它的「臭味」,有點像肥皂,也有點像昆蟲那種臭金屬味道,和香菜共處久一點,還會想吐,唯恐避之不及。

據統計,全球人口中,東亞地區的人討厭香菜的比例最高,高達21%,歐洲人和非洲裔分別占17%和14%,中東裔最少,只有3%。

這其中還包括一小部分人對香菜過敏,症狀和其他食物過敏相似。

​​也就是這些人, 將每年的2月24日定為「世界討厭香菜日」。

其次,香菜其實就是一味中藥,自帶「香氣」!

香菜,也叫芫荽,是一種中藥,有開胃消鬱和止痛解毒的功效,自帶強烈的氣味。

也正是這種特殊氣味,導致香菜一開始的拉丁語名字中,意思就是和臭蟲有關的。

在過去,香菜還是可口可樂公司原始成分中的一種。

香菜含有多種揮發性物質,甘露糖醇、壬烷、癸烷 、壬醛和癸醛和芳樟醇等,不良氣味主要就是醛類物質。

​​ 從本質上來說,討厭香菜的人是「超級味覺者」。

經調查顯示,眾多討厭香菜的人中,體內有一種常見的遺傳變異,這種基因被稱為「OR6A2」,因為它的存在,導致人們對香菜裡的醛類物質特別敏感。

這種基因突變,具有地理特徵,不同人種普及率不同。但這種基因不會代代相傳,是隨機的。

也就是說,你的父母不愛吃香菜,並不代表你就討厭,對香菜的討厭,遺傳率非常低。

雖然不愛吃香菜的人,有一定的基因因素,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基因導致的。

有的人就是不愛吃,這可能和自己的文化,以及長期的環境因素有關。

例如,從小就沒有吃香菜的習慣,長大後也會本能地討厭香菜。

為什麼我以前很討厭,現在又愛得不得了?

很多人有這樣的疑惑,香菜以前一碰不碰,長大了反而非常喜歡吃,這又是為什麼?

這就要從味覺的適應和退化開始說起。

主要是味覺退化。

眾所周知,年齡小的時候,味覺比較靈敏,年齡大了,味覺會慢慢退化,老人總喜歡重口的食物就是這個原因。

不覺得香菜臭了,也就有了愛吃的可能性。

​​也有可能是長期的適應。

最簡單的一個例子,當你待在一個比較臭的環境中時,一開始會覺得很臭,待久了你就聞不到臭味了。

還有吃辣的例子,很多南方人一開始根本吃不了辣椒,工作後接觸各種菜系,尤其是川菜、火鍋等辣菜的流行,漸漸地吃辣也越來越普遍,甚至無辣不歡。

​​ 最後

對一個東西的討厭,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。

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,讓剛出生的嬰兒看毒蛇的照片,大腦會有活躍的壓力反應。

對毒蛇的恐懼似乎是刻在人類基因中,這並不是什麼壞事,可以保護自己遠離毒蛇。

香菜獨特的氣味,其實也是為了避免被食用,保護自己的妙招。

換個角度來說,逼迫自己接受香菜,其實就是打破底線讓自己妥協。

如果能接受香菜,也是一件好事,起碼解鎖了一個新食材;如果實在不能接受,也別太在意,你只是在保護自己!

這也是我說服自己堅持不吃香菜的原因。


用戶評論

2023/6/9 12:50: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