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窮到吃土」,這是一句很流行的網路用語,因為土隨處可見,並且在我們印象中就是不值錢的東西,所以這句話表現出「自己很窮」的效果很好。但你知道嗎,這個世界上,真的會有人窮到吃土。
他們依靠吃泥巴來維持生存,甚至還將泥巴做成零食出售,土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「續命藥」,也是他們日常的主食,這群人來自海地。
2020年,海地的 人均GDP僅有800美元,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。
海地四面環海,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島嶼國家,總面積有27750公里,山多地少,當地的工業十分落後,並且因為地形原因沒有多少合適的種植經濟作物的土地, 每年生產出來的糧食都不能夠自給自足。
海地國人幾乎常年都要靠世界其他國家的援助艱難度日,其中就包括美國的糧食援助,不過這也間接導致了海地農民的糧食賣不出去,農業受到重創,窮上加窮。
國際援助的資源也有限,因此,當地很多人需要靠吃土來填飽肚子。不過,海地人吃的土並不是簡單的泥土。
海地人吃的泥巴是一種膨潤土,主要成分是「蒙脫石」,是一種黏土礦物,也就是我們用來治療腹瀉的原材料,這種土顏色多為白色、黃綠色,看起來跟麵粉差不多。泥土帶有黏性,具有吸水膨脹和脫水幹縮的特性。
不過,這種礦物石並不是隨處可得的, 需要從礦山裡開採出來,普通人要花錢才能夠買到。
海地人實在沒有什麼食物可以吃的時候,就會把這種泥土加水攪拌成泥土漿,然後在泥漿中 加入少量的食用油、食鹽和糖,讓泥土吃起來有味一點,最後把泥漿做成一個一個的圓餅,放在太陽底下曬乾,這樣就做成了所謂的「泥土餅乾」,饑餓的時候就吃這種泥土餅乾充饑。
但是這種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泥餅,還會給他們的身體帶來危害。
沒有經過特殊處理的土料 含有的寄生蟲、致病細菌和未知的有害物質實在是太多了,會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。
據統計,海地每一千的兒童裡,就有74人因為營養不良去世,非常殘酷。但他們還只能吃這個度日,否則又能怎麼辦呢?
「吃土」是一句玩笑話,但仔細一想心裡五味雜陳,吃土只是為了活下來,這讓我們深刻地明白糧食的重要性, 節約糧食勢在必行,人人有責。